Fri Apr 26 06:38:12 2024

每经专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中欧培养的学生要有比商业成功更高的追求

每经专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中欧培养的学生要有比商业成功更高的追求,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编辑 文 多 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同样给当前全球商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热潮下,中国式的管理教育应该如何与时代接轨,培养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企业家?……


每经专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中欧培养的学生要有比商业成功更高的追求
15.k views
    139

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编辑 文 多    

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同样给当前全球商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热潮下,中国式的管理教育应该如何与时代接轨,培养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企业家?

中欧供图

2020年9月,汪泓被委任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在此之前,汪泓曾在高校工作了将近30年,并在离开高校后的10年时间里主政上海北部的宝山区,先后担任过宝山区区长、区委书记。

日前,履新满一年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以下简称中欧)院长汪泓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专访。

谈规划:中欧致力成为助力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全球专家”

NBD:您自去年9月开始担任院长,履新一年来,和您的预期一样吗?

汪泓:中欧可谓是中国教育界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能够在这样一所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工作,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希望这个学校越办越好,让教授、员工、学生在这里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中欧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和欧盟成功合作的典范,目前已形成在三大洲五地(中国上海、北京、深圳,瑞士苏黎世和加纳阿克拉)办学的全球化格局。中欧并不是一座孤立的象牙塔,而是连接中国与欧洲乃至世界的桥梁。中欧的使命是培养具有“中国深度、全球广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导者,我们培养的企业家不仅需要有家国情怀,还要有全球视野。在全球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的今天,在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大潮中,我们将与教授、同学们、校友们一起探索企业治理的新经验,一起探究在超高速连接的商业世界中如何提升敏捷领导力,一起探讨应对诸如新冠疫情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法,把学术研究和推动行业发展结合在一起,为商业文明和社会福祉贡献真知卓识。

NBD: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机遇,中欧做了怎样的准备?

汪泓:进入“十四五”时期,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商学院更需要与国家战略规划同频共振。因此,我们也最新制定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发展战略规划(2021~2025)》。我们的五年发展战略规划确立后,接下来会在以下八个方面精准发力、持续作为,分别是“站稳第一阵营”“打造大师阵容”“构建学术高峰”“拓展培养体系”“致力中欧交流”“服务区域战略”“引领责任教育”“全力赋能校友”八大举措。

接下来的五年内,中欧将服务于“十四五”规划要求,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商业人才,致力于成为全球管理教育界的“中国问题专家”,也要成为助力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全球专家”。中欧的愿景是融合中国与世界的教育、研究和商业实践,促进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全球最受尊敬的国际商学院。

谈变化:商学院不能满足于过去的成功,要不断创新

NBD:近些年,中欧生源呈现什么样的变化?疫情下,为什么优秀的海外MBA生源更青睐中国?

汪泓:中欧自1994年成立至今已走过27年。学员的构成较最初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学员所处企业的性质来看,来自民营企业的学员比例越来越大。以中欧2021级EMBA秋季班新生构成为例,来自信息技术行业(服务业)的学生占比最高,达到22.4%,制造业和医药生物位于第二、三位,分别为18.9%和11.2%。即便是同样来自同一类别,我们发现与五年前相比,学生们的细分领域更加多元化、泛服务业化。

以房地产/建筑领域为例,过去来自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学生占到了比较大的比例,而现在室内装潢设计、白领公寓租赁等领域的学生占比逐渐提升。此外,我们还发现学生在批发/零售/贸易等领域、电子/电气、金融等行业的比例也比较均衡。

我认为,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服务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构成比例越来越大。

在中欧建院这20多年间,全球的商业实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理论的一些底层逻辑也发生了变化,很多企业的组织行为、领导力、人才管理模式等也发生了变化。为了顺应这种时代的需求和变化,我们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培养体系。从最早开设的MBA、EMBA、高管教育等课程,逐步扩展到更广泛和丰富的课程门类。

面对疫情带来的持续冲击,中欧努力适应变化,推动变革,殊为不易。这其中,首先得益于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强大的复原力和韧性,也得益于全体中欧人在疫情下为顺利开课做出的种种努力和创新举措。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国为全球商学院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平台。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商业创新的沃土,助推中国商学院教育走向世界前列,使越来越多的海外学生关注中国的商业实践和商科教育。

NBD:未来十年,中国商学院的课堂将如何变革?您对中欧的未来有何设想?

汪泓:目前商学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世界变化如此之大,新技术层出不穷,新模式快速迭代,商学院不能满足于过去的成功,要不断创新,跟上市场的需求,跟上企业发展的需求。我们不仅要讲过去的成功故事,还要讲未来的发展趋势,商学院能对时代及商业发展进行前瞻性思考。

当然,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应对这些挑战,我认为需作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调整:

一是主动对接科技前沿,加快知识创新的速度,提高知识创新的质量,鼓励跨学科知识融合创新,适应企业管理的成长性需求,为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贡献才智。全球16500多所商学院,如果哪所学校在知识创新的速度和质量方面能够取得领先地位,这所学校就有了立足之本。高校要与政府各类人才政策密切配合,只有以宏观需求引领自身的知识创造,才能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从而在“新经济”时代持续培养更多社会发展所需的企业领导者。

二是进一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高校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要与企业紧密合作,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在中欧,我们拥有丰富的校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学校不断给予的支持,毕业后也愿意为学校提供企业合作资源,从而形成互助联动模式。我们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也为我们培养人才提供良好的实境教学。

三是要立足和贴近区域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高校的研究和智库的职能和特色,努力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十四五”时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等国家重要区域战略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关键突破点。上海市也提出了“五个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民城市建设要迈出新步伐的任务要求,管理院校要充分把握机遇、履行使命、实现发展,积极为国家和区域发展谋划未来。

谈发展:服务区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全力赋能校友

NBD: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巨大红利,长三角区域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其他区域相比有什么差异?您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多长时间?

汪泓:在全国几个经济圈中,长三角是龙头、是标杆。一体化是一个物理形态,高质量是内涵的提高。下好长三角一体化这盘棋,关键是思想的打通。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战略,不单是区域战略,它是长三角经济圈的整体战略。只有先建立大战略思想,摒弃各自发展、互相争夺资源的做法,才能相继打通人才、交通、环境、公共服务等各条道路。

长三角包括三省一市,结构不紧密,所以不能以做一个普通项目的心态来规定时间。这是一个大区域圈的统筹、规划和建设,要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长远眼光来看它的发展。产业的升级、城市功能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市场繁荣度的提升、人民生活幸福度的提升,等等,只有在时间的沉淀中,才能做出深厚的内涵。

NBD:那么中欧作为一所商学院,在服务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应该把握怎样的机遇和策略?有什么具体举措?

汪泓: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三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在体制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联动、政策推进方面的进展令人鼓舞。

中欧的其中一个校区坐落在上海,在我们中欧八大战略中的“服务区域战略”当中,我们最明显的优势在长三角,校友50%集中在长三角。

因此,中欧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在长三角人力资源的辐射、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发展和长三角产业链高质量的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中欧要立足和贴近区域市场的优势,充分发挥高校的职能和特色,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旺盛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中欧现有全职教授80多名,其中2/3来自海外。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当中,我们希望充分发挥全球教授的作用。中欧在带动长三角的人才资源的辐射、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中,理应成为一个围绕国家战略、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库、智慧库和重要的思想理论交流平台。

NBD:中欧发布《校友影响力调查报告》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汪泓:建院至今,中欧已培养26000多名优秀校友,遍布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不仅是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新时代商业文明和社会责任的积极倡导者。

在学院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全力赋能校友”的战略举措。在此背景下,中欧发起校友影响力调查,试图通过深入的调查和详实的数据,从商业引领、创业超越、企业向善、人生幸福等几个方面出发,调研了2252位中外校友(占整体活跃校友的14%)。参与调研校友背景涵盖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文体娱乐业等20余个行业,其中以从事制造业、金融业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校友占比最高,调查结果亮点频出,展现了中欧校友全面、深远的整体影响力。

调研结果显示,在全球五大交易所上市的校友掌舵企业2020年营收总值达7.3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当年全球第九大经济体加拿大的GDP(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受访校友负责企业或部门2020年总营收为183万亿元人民币,约为沪深股市所有上市公司总营收的3倍。

本次调查,既是客观评估中欧校友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影响力和贡献度的重要途径,也是更好地服务校友、赋能校友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学院不懈奋进、开启办学新征程的内在要求。

谈教研:融会贯彻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NBD: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正在重塑中国的商业社会。中欧在引领责任教育方面有哪些举措?您如何看待当下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

汪泓:中欧是最早在中国提倡企业社会责任的商学院,我们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积极倡导者,更是社会责任的认真实践者。

新时代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强调的是要体现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企业发展规划到内部管理制度,从原料采购到生产过程,从内部员工到外部客户等方面都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企业合法合规地把企业做好是最基础的社会责任。企业能得到职工的爱戴,能得到客户和供应商的尊敬,我觉得这也是基本的社会责任。在如上基础上,才能谈得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推动社会进步,通过商业文明改变世界。企业是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的社会组织,唯有实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共赢,才符合新时代的商业准则。只有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和社会问题的关注,ESG和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走进人民的视野。企业只有主动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主动积极地协调平衡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协同发展,才能保证整个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从而保证企业自身也拥有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平台。

中欧始终在学院的教学、研究和运营等方面融会贯彻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利用可持续发展研究基金支持优秀的课题研究,深入结合中国实践,形成一批特色课程和研究成果,引领商学院责任教育。

近年来,广大中欧校友、校友企业、校友组织、校友公益机构在公益事业的各个领域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公益实践,成果显著、潜力巨大。为了把“中欧公益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具影响力的平台,学院与中欧校友总会联合举办“公益年会”,以此推动中欧公益事业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常常鼓励同学们,中欧校友要有比成功更高的追求。中欧人既要关心经济回报和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社会价值,学院愿和大家共勉偕行,让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念常驻心中,共同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商业文明与进步。

原文链接: http://www.zdm5.com/article-178175.html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只提供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author

每经网

24小时财经资讯平台,依托新锐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National Business Daily),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股票网站。覆盖宏观、股票、基金、期货、股指期货、外汇、债券、保险、银行、黄金、理财等全方位财经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