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Apr 20 11:46:39 2024

一手防疫一手稳产 成都高新区的“韧劲”

一手防疫一手稳产 成都高新区的“韧劲”,11月18日,招商引智大会以成都高新区为主会场,全球分设118个分会场,开启了一场横跨11个国家和地区、时差达7个小时的对话。 成都高新区供图 成都高新区在大会上宣布,未来5年通过政府投入资金并撬动社……


一手防疫一手稳产 成都高新区的“韧劲”
15.k views
    139

11月18日,招商引智大会以成都高新区为主会场,全球分设118个分会场,开启了一场横跨11个国家和地区、时差达7个小时的对话。

成都高新区供图

成都高新区在大会上宣布,未来5年通过政府投入资金并撬动社会资本,推出总计3000亿元,支持全球各类市场主体、创业人才落户发展,共同在若干细分领域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高峰。

拿出如此诚意、发出如此声量,成都高新区正在描摹“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新蓝图。

定下这样的目标,需要充足的底气。成都高新区的底气就在于面对外部诸多的不确定性,其经济依旧保持了活力与韧劲。今年前三季度,成都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甚至跑出了同比增长11.1%的加速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人们不禁想探寻,这里何以韧力维坚?

16个小时采样16万人 服务企业稳产满产

城市既是一个集体,也是无数个个体,经济想要韧性,就得让企业坚强,让他们生存下去。

过去两周,成都又遭遇了一轮本土疫情爆发。11月4日深夜,成都高新区紧急启动高新西区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这个区域,聚集了京东方、富士康、华为等150余家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一极。

这些企业的订单排得满,一旦停工,上下游产业链均会受到影响。但是,当地区防疫需求集中爆发的时候,对员工成千上万的制造企业开展核酸检测,同样艰巨。

“一天之内,能检测完吗?”“产线不能停,早上8点我们白班的员工就来上班了,来得及么?”企业主们难免生出疑问。

疫情伊始,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就组建了企业服务专班。决定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之后,专班的专员们立即与区卫健部门、属地街道、辖区企业四方联动,花了一个通宵,完成近百个检测台的搭建。

5日早上7点过,在白班员工上班的早高峰来临前,核酸检测工作就全面启动。当晚11点40分,高新西区企业全部检测完毕,累计采样164685人,结果均为阴性。

“我们企业人多,电子信息产业局熬夜加班为我们设置核酸采样集中点,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愿检尽检。”富士康成都工厂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的生产丝毫没有受到影响,预计11月当月产值达140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和疫情的交锋一次次升级,成都高新区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产满产方面也愈发地专业。2020年以来,从帮助企业解决防疫物资难题,到引导务工人员返工进厂,再到推进“全程网办”避免人员流动接触,以及搭建平台帮助企业拿下订单扩产增产。成都高新区拿出了一系列阻击疫情和帮助企业实现稳产满产的举措,细致入微又抓准了“痛点”。

有了如此服务,企业吃下安心生产的“定心丸”。今年前三季度,成都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延续高位运行,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增长26.4%。

若说整体数据更多在反映头部企业的带动效应,那细碎的小成绩则能一窥电子信息中小企业的后备实力:工信部近日发布“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成都高新区2家高新技术企业榜上有名;2021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4家……这片237.2平方公里的土地,活力如初、韧性强劲。

生物医药“硬核”防疫 疫情激发产业潜力

活下去是第一步,活得好又是另一种境界。疫情暴露了短板和不足,但也暗示着新的方向和着力点。

11月8日凌晨1点,成都市碧盛创智超净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涛收到一条微信,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因为有部分(次)密接者为儿童,需要一批儿童尺寸的隔离防护服。接下需求后,金涛立即组织工人开模打版,这家生产防静电无尘服鞋的厂商,当天下午就交付了订单。

疫情之后,成都润兴公司生产的消毒液、消毒粉出口量不断增加,不容忽视的细节是,出口产品外包装上印上了更多国家的文字。

当“成都造”的防疫产品、物资不断奔赴全国乃至全球抗疫前线,“一扇窗”便打开了。危与机总是并存的,而成都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正是那个“有准备之人”。

一开始,人们以为迈克生物研发出西南地区首个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是个例,后来四川三叶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也宣布,旗下研制的新冠候选疫苗SCB- 2019(CpG1-18/铝佐剂)已经完成全球临床III期,而且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这款疫苗对新冠肺炎(COVID-19)保护效力为100%,对德尔塔变异株保护效力达79%,入列全球疫苗研发进展最快的梯队。

一而再再而三的生物医药技术突破,人们这才注意到这里藏着一座创新药研发的“冰山”——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累计处于临床阶段在研I类新药有48个,仅2021年,成都高新区就有两个I类新药获批上市、13个III类医疗器械注册。不仅如此,这里聚集了赛诺菲、美敦力、阿斯利康、赛默飞、波士顿科学等医药企业3000余家,吸引7个诺奖团队和100余个国家级团队,医药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

今年10月,《2021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发布,成都高新区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四,与苏州工业园区、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并列第一方阵。

新秀崛起绝非一日之功,自2017年起成都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就连续四年跑出近20%的增长速度。此番疫情,具备研发及生产基础的生物医药企业按下了科研攻关和物资生产的“快进键”,一大批企业、新药强势崛起,为疫情防控一线贡献出“硬核”的高新科技力量。今年前三季度,成都高新区规上生物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4.2%,38家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超15%。

若是想问生物医药产业为何发展如此快速?答案是,构建成果转化创新策源能力,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的产业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产业创新微生态。

审时而行的企业叠加高效精准的政策,再加上疫情这个“催化剂”,推高了成都高新区在全国医药版图中的显示度。

“无人”科技崭露头角 为新技术创造新场景

今年前三季度,成都高新区还有一组经济数据逆势而上,那便是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细分行业营收均保持18%以上的增长。新经济成为这一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推动者。

过去两个月,家住成都高新区的李先生经常能见到一个蓝白相间的小车在小区周边穿梭,车上没有驾驶员,遇见行人就停下,看见绿灯就往前走,知道转弯,也能避让路边临停的车辆。

李先生看到的是白犀牛智达科技有限公司的新产品——白犀牛无人配送车,用来开展生鲜、商超和零售无人配送服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个来自成都高新区的无人配送车,还为武汉方舱医院提供了无接触物资配送的解决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11月15日,白犀牛无人配送车在路上正式运营,障碍物绕行、人群避让,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

除了无人配送车,还有无人机。11月8日,成都高新区一封控区上空无人机飞行的声音呼呼作响。据携恩科技政务飞行队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正在执行无人机疫情巡查工作,采集的画面实时传回成都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结合数字孪生社会治理平台为疫情防控提供决策辅助。

从无人物流到无人机参与疫情防控,一大批新经济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抓住了科技防疫的战场,产品推陈出新,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各显神通”。

这些高科技的战疫武器,还出现在成都高新区先后发布的三批疫情防控应用场景城市机会清单里,包括区内324家高科技企业的547种产品和服务,它们共同集结成一支科技抗疫生力军。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防控背景下,我们希望新经济企业的高新科技产品能够助力疫情抗击,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新经济企业拓展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场景。

数据显示,成都高新区已经成为中西部人才密度最高、人才吸引力最强、人才活力最优的地区,也是全国双创氛围最浓、双创生态最优的地区之一。当区域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被激发,成都高新区的新经济产业也走出了蓬勃的态势,支撑着这座城市自我“造血”复苏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文/李金阳

原文链接: http://www.zdm5.com/article-178180.html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只提供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author

每经网

24小时财经资讯平台,依托新锐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National Business Daily),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股票网站。覆盖宏观、股票、基金、期货、股指期货、外汇、债券、保险、银行、黄金、理财等全方位财经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