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by 编辑
- 2022-03-09 15:20:37
中新经纬3月1日电 1日,最高检举行“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 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宫鸣介绍,《意见》明确要求加大对采用盗窃、利诱、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以及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犯罪的打击力度。
宫鸣指出,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4590件7835人,同比分别上升16.8%和9.2%;共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6565件14020人,同比分别上升12.3%和15.4%;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99件,同比上升65.2%;共受理涉知识产权民事生效裁判、调解书监督案件538件,同比上升3倍。随着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深入推进,最高检不断强化对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日前,最高检研究制定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意见》。
据宫鸣介绍,《意见》共四个主要部分,从“总体要求”“坚持以办案为中心,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检察综合保护质效”“坚持开拓创新,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检察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夯实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基层基础”等四个方面提出21条务实举措。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明确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意见》要求检察机关全面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痛点难点堵点,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检察领域改革,持续健全知识产权检察体制机制。《意见》提出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七个坚持”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激励、保护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法治思维,坚持强基导向,坚持严格保护、协同保护、平等保护、公正合理保护。《意见》指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主要目标,最终实现各项检察职能全面协调充分履行,服务保障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质效全面提升。
二是立足检察职能,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检察综合保护质效。《意见》紧紧依托“四大检察”业务格局,从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四个维度对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提出要求,强调综合履职和综合司法保护。检察机关要狠抓知识产权刑事检察提质增效,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力度,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相关领域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办理一批典型案件,重拳出击,形成震慑。要强化知识产权民事检察精准履职,积极构建多元化监督格局,注重对在司法理念方面有纠偏、创新、引领价值的典型案件提出抗诉,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要推动知识产权行政检察走深走实,着力强化对商标、专利、植物新品种等授权确权行政诉讼监督力度。坚持穿透式监督理念,透过行政诉讼监督促进依法行政。要依托公益诉讼法定领域,积极稳妥拓展知识产权领域公益保护。通过办理典型案件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重点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统筹保护涉及的食品药品安全;从维护粮食安全出发,加强种业知识产权的公益保护。
三是突出工作重点,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强化检察保护。例如,在知识产权行政检察监督方面,加强对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以及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等行政执法问题的研究,促进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鉴于商业秘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意见》将加强商业秘密司法保护单独作为一条予以强调,明确要求加大对采用盗窃、利诱、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以及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合理界定民事纠纷与刑事犯罪边界。《意见》要求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修改完善,尤其是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探索完善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相关条约的磋商和谈判,加强防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国际合作。
四是协同推进改革,充分释放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效能。《意见》结合当前正在推进的知识产权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工作,要求检察机关积极参与、协同推进,融入大保护格局。进一步加强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以及行政执法机关的沟通协作,统一执法司法理念。加强司法保护与行政确权、行政执法、调解、仲裁、公证存证等环节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有效整合资源。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符合知识产权案件规律的诉讼规范,建立健全与审判机制、检察机制相适应的案件管辖制度和协调机制。完善司法协作机制,落实《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实现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双向衔接。紧密依托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机制,积极参与专项行动。
五是围绕专业化建设,夯实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基层基础。《意见》坚持强基导向,分别从强化政治和组织保障、加强机构专门化建设、加强规范化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加大宣传力度以及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等六个方面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突出强调加大知识产权专门化机构建设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检察体系。鼓励各地根据知识产权司法实践需要,因地制宜推动知识产权检察业务机构和办案组织建设,科学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在案件较多的地方适时推开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明确提出加强办案团队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统筹调配专业力量,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加强业务培训,特别是公检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同堂业务培训。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检察专家咨询、技术调查官等制度,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充分借助专家学者、技术人才的智慧和专业技能。
六是强化宣传引导,传递知识产权保护检察声音。《意见》要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相关条约的磋商和谈判,服务保障国家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依托“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平台,积极深化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和交流,传播中国知识产权检察声音。牢固树立“谁执法谁普法”理念,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通过新闻发布会、检察开放日、公开听证、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加强知识产权文化理念传播,讲好知识产权保护检察故事,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推动形成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的司法环境和社会氛围。
宫鸣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增强做好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抓好《意见》落实。最高检已经下发通知,部署《意见》实施。接下来还将加强调研指导,及时掌握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改进工作。(中新经纬APP)
原文链接: http://www.zdm5.com/article-192960.html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只提供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