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Jun 28 20:01:26 2025

两会热议数字经济,政协委员鼓励应用隐私计算等新技术

两会热议数字经济,政协委员鼓励应用隐私计算等新技术,两会热议数字经济,政协委员鼓励应用隐私计算等新技术 2022-03-04 15:33:20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3月4日电 3月4日,全国两会召开首日,“数字经济”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作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


15.k views
    139

  中新经纬3月4日电 3月4日,全国两会召开首日,“数字经济”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作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如何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两会代表委员纷纷献计献策。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产业专家认为,应鼓励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并完善数据流通的技术、标准和规则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化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国家先后出台大数据战略、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等国家战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有关法律相继实施。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国家从制度上支持基于新兴数字技术的各类创新,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

  顶层设计引领技术创新

  在当下在全球疫情走势仍存很大变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情况下,如何守住中国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并且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兼顾数据要素价值和数据安全保护是一个事关未来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隐私计算——这一新兴技术被广泛认为大有可为。

  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已达38.6%,位居全球第二。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例将超过50%。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认为,既然数据是继资本、土地、劳动力和技术之后已成为了一种生产要素,那么我们就要把数据生产要素做实,数据价值体现出来,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促进数字经济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据总规模达到3.9ZB,同比增长29.3%,占全球数据总量9.3%,居全球第二位。然而,我国数据要素价值发挥还不充分,存在着“流通门槛偏高、流通路径单一、价值挖掘不足”等挑战。

  如何解决?全国政协委员张懿宸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政府、产业联盟和龙头企业等建立数据交易平台探索数据交易估值体系;同时,引导社会资本继续加大对数据技术创新的投入,这些技术包括隐私计算、联邦学习、数据加密、区块链,以及其他涉及到数据的获取、清洗、脱敏、聚合等技术。

  从科学概念到产业案例

  过去两年,隐私计算成为解决数据安全和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核心技术依托之一。经历了2020年的隐私计算技术元年和2021年的隐私计算应用元年,业界认为隐私计算技术在2022年将迎来大规模落地。

  作为国内较早探索隐私计算领域的科技企业之一,同盾科技以决策智能为发展主线,以“基于人工智能的决策智能平台”和“基于隐私计算的共享智能平台”两大平台为依托,聚焦金融风险、安全、政企数字化三大场景,截至目前已为一万多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既瞄准全球科技前沿进行技术攻关,又面向产业实际痛点推动技术落地,同盾科技融合多种技术所长,建立了隐私计算的完整技术产品体系——智邦平台(iBond)、开放互联参考模型 (FIRM)、和天启可信AI开放操作系统(InceptionAI)。这样一套基础设施主要目标是面向下一代人工智能,建立可信AI生态平台,汇集数据、算法、模型和各种应用,一方面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利用技术推动数字时代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动产业上下游协同拓展隐私计算的技术与应用边界。

  2022年初,同盾科技参与国内首个由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主导、多家头部隐私计算厂商共同合作的跨平台互联互通项目。同盾科技依托知识联邦理论体系自主研发的“智邦平台”作为主流平台与招商银行的慧点隐私计算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并协助招商银行完成企业级隐私计算互联互通标准的制定。

  国内咨询分析机构易观分析在其发布的《2022年中国隐私计算市场分析》报告中表示,隐私计算技术的应运而“红”是各界充分践行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布局、严格满足数据监管、积极推进数据流通共享的必然结果。政策驱动下,隐私计算相关产品研发、项目验证测试和实际落地均在加速,市场发展火热。

  同盾科技相关专家认为,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应用模式成为隐私计算受人追捧的主要原因,在各行各业都有其用武之地。在政府、金融、科研机构、科技公司等多方推动下,隐私计算技术在金融、政务、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已从科学概念落实成为鲜活的产业案例,并得到快速推进。

  产业展望:价值循环正式启动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中国隐私计算产业发展报告(2020-2021)》也表示,中国的隐私计算专利申请量在过去几年飞速上升,截至2021年4月,隐私计算相关专利近5000项。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落地,隐私计算产业将从供给拉动转向需求拉动。在产研能力方面,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境三种隐私计算技术的推进,以及核心技术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结合,尤其需要与深度学习算法模型等结合形成应用闭环。

  同时,同盾科技相关专家预计,重点领域的隐私计算覆盖率将会扩大,增加用户数量的同时将实现更多场景的应用。而随着信息保护政策的收紧,隐私计算将在更多的潜力领域探索落地。

  技术上,各大隐私计算服务机构也将从安全性、性能和通用性上对隐私计算技术不断提升,并推动不同平台间的互联互通。预计更多的数据拥有方将为数据来源的丰富作出开放,同时在权限界定、价值挖掘和创新应用等核心议题上进一步拓展。

  可以预见,隐私计算将通过与具体产业场景结合落地,帮各行各业重构智能基础设施,让其所支撑的数字经济形态更加稳健发展。(中新经纬APP)

原文链接: http://www.zdm5.com/article-198041.html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只提供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author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是由中国新闻社创办的财经新媒体。我们以移动客户端(APP)为基本传播平台,以“权威、前瞻、专业、亲和”为特色宗旨,致力于传递中国经济资讯、解读中国财经政策、讲述天下财富故事。中新经纬力争在第一时间分析经济数据、传播权威声音、洞悉行业风向、把脉全球趋势,成为您身边必不可少的财经助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