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by 编辑
- 2022-03-09 15:20:37
《点石成金》由浙江大学财税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汇集每周财讯商情,邀请专家深度点评,为您呈现有态度、有价值的新闻。
本周热点
公摊面积不能一“摊”了之
走过28个年头的商品房预售制度将何去何从?
车企忙着造手机,互联网公司抢着造车,都是不务正业?
伦镍“史诗级逼空”背后:境外机构盯上规则漏洞“抢劫”
美国2月CPI同比上涨7.9% 涨幅创40年来新高
公摊面积不能一“摊”了之
据中新经纬报道,在实际生活中,公摊面积成了开发商的大箩筐,什么东西都能往里装,慢慢地成为了一笔糊涂账。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住房问题的热度依旧不减,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取消公摊面积,以实际套内面积计算住房价格,让老百姓明白付费,放心购房。3月7日上午,“建议取消商品房公摊面积”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点评:为促进经济增长,新一轮住房政策调整已经稳步推进。同时,改革住房制度,如商品房预售、公摊面积等制度层面的问题受到格外关注。稳定房地产市场涉及稳定中国经济的大局,建立公平的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是稳定的重要内容。商品房预售、公摊面积等不合理制度引发了购房者与房地产企业的矛盾。究其原因,与商品房预售、公摊面积的制度设计偏向房地产企业有直接关系。为解决购房者与房地产企业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一方面,政府要限制房地产企业的不合理行为,例如不许“毛坯房”上市。另一方面,要确保购房者维护自己权益的权利,建立以购房者为主的、与房地产企业平等协商的制度。
走过28个年头的商品房预售制度将何去何从?
据工人日报报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面对新时代百姓住房需求,已经走过28个年头的商品房预售制度何去何从,再次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近年来商品房预售暴露出的风险,代表委员建议,逐步取消商品房预售,实行现房销售。在一些代表委员看来,逐步取消商品房预售,实行现房销售制度,是切实保护购房者权益的需要。
点评:《点石成金》曾经谈过,从保护购房者权益的目的出发,一旦实行预售制度的房地产企业破产,购房者的房款将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企业破产导致购房者付钱之后无房可住的现象并不罕见。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商品房预售制度对经济稳定的影响。房地产政策经过多次调整,新一轮调整应该考虑住房制度的全面改革。商品房预售制度降低了房地产业的金融门槛。在短期内,引发投资过热。从长期看,不可避免房地产企业的破产。而且,炒期房的投机成本很低,抬高了房价,破坏了市场秩序。在长达28个年头中,这项制度形成了惯性,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难以用“一刀切”的方式取消。为了稳定经济发展大局,应该采取渐进的措施,开始改革商品房销售制度。
车企忙着造手机,互联网公司抢着造车,都是不务正业?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跨界”一词已不再新鲜。有人调侃:“手机厂商的终点是造车。”在百度、小米加紧入局造车之时,部分车企则宣布进入手机制造领域。2021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宣布进军手机领域。近期,有关蔚来进军手机领域的传闻也持续不断。李书福多次强调:“未来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依法构建企业护城河已成大趋势。”互联网企业造车也好,车企造手机也罢,本身看似都在聚焦对方产品,而实际上则在争抢相关生态链。
点评:生态链,又称生态圈,是生物在一定环境下的生存发展状态。在数字化技术应用中,生态链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和纽带,实现跨产业垂直整合下的价值链重构。最近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主题是连接释放无限可能。在使用5G技术之后,产业生态链出现新趋势,众多的网络基础设施和面向多行业、多领域的创新产品和场景应用正在推广。制造、医疗保健、物联网、交通等行业基于5G技术的创新应用产品和场景大量涌现。例如,手机中的运动健康应用连接了智能手表、血压计、血糖心电图仪,形成了医疗保健生态链。汽车和手机一样,开发与互联网连接的有关技术,打造跨界产业链,成为一种趋势;不同产业的相互渗透将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观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界限将模糊不清,着眼于综合型产业发展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时尚。
伦镍“史诗级逼空”背后:境外机构盯上规则漏洞“抢劫”
据证券时报报道,在伦镍上演“史诗级逼空”行情后,伦敦金属交易所宣布暂停交易并修改交易规则。但是,“妖镍”之妖,已成为轰动全球国际金融市场的标志性事件。近两年来,国内资金在境外金融市场风险事故频发,尤以2020年美国负油价和此次“妖镍”为典型,两次事件中,境外机构利用规则漏洞“合法抢劫”,恶性操作明显。有关专业人士呼吁,要继续发挥期货市场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高效作用,提高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水平,做大做强国内期货市场,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参与,形成与我国经济规模相适应的中国价格影响力。
点评:伦镍“史诗级逼空”绝不是只指向中国的一个企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作怪,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化趋势不断加强,大宗商品作为金融产品,市场炒作愈发频繁和激烈。市场自由化是国际大资本为牟利而驱动的。历次“史诗”般的大宗商品市场投机都缺少不了国际大投行和投资基金的身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大资本的后台是西方国家政府,特别是美国政府。近日,国际油价暴涨,国际大资本赚得盆满钵满。正在此时,美国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引发国际油价又一轮上涨,美国政府的做法无疑是给国际大资本在国际石油市场炒作撑腰。这个事实从反面告诉我们: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交易事关国家重要利益。中国是世界工业大国,也是国际大宗商品的重要进口国,掌握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大局。由于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完成这个任务并非易事,不仅需要增强企业的国际金融市场交易能力,更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和配合,以举国之力办好这件事,对稳定经济发展意义非凡。
美国2月CPI同比上涨7.9% 涨幅创40年来新高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7.9%,创下自1982年1月以来同比最大涨幅。对于美国通胀形势继续恶化的担忧与日俱增。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即将通过升息开启政策紧缩周期,试图在尽量不影响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压低通胀水平。
点评:美国的高通货膨胀恐怕是要一路高歌猛进了。为了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避免有病乱投医,必须找到通货膨胀的原因所在。近日,一些媒体的报道充斥一种说法——通胀螺旋。这个概念说的是劳动者工资推动成本上升导致通货膨胀。这个观点假设,通货膨胀降低了实际收入,于是要增加工资,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加剧通货膨胀,如此循环往复,出现了通胀螺旋。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滞涨,就把板子打在工资增长上。以此为借口,美国实行了压制工资增长的政策,导致如今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其实,那次滞涨是由高油价和宽松货币政策引起的。目前的通货膨胀也是如此。在美国,通货膨胀并非因为工资上涨。耐用消费品CPI贡献了美国1月CPI同比增幅中的27%,居住CPI贡献了CPI涨幅的20%左右。正如法国经济与财政部长勒梅尔所说,当前的能源危机以能源价格飙升为标志,在强度方面与1973年的石油危机相当,因此“我们不能在2022年重蹈1973年的覆辙”,必须避免“滞胀”风险。宣扬“通胀螺旋”,掩盖了通货膨胀的真实原因,有压制劳动者收入增长之嫌。
(编写点评 侯若石)(中新经纬APP)
《点石成金》第572期。本栏目嘉宾观点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
原文链接: http://www.zdm5.com/article-200665.html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只提供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