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by 编辑
- 2022-03-09 15:20:37
中新经纬3月21日电 题:3月LPR维持不变,后续政策将更主动应对
作者 张奥平 增量研究院院长
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3月21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6%。1年期与5年期以上LPR均维持前值不变。
笔者认为,结合中国国内外环境看,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仍存在一定阻力,二季度或是政策密集落地与集中发力期。
从外部环境来看,俄乌冲突对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国际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国内实体经济,尤其是中下游中小微企业持续造成供给冲击;第二,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叠加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尤其是中国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一方面使得国内上市公司及中概股再融资的信心与机会被压缩,实体投资减少,另一方面使得居民财富缩水,将影响居民消费,最终影响企业的终端需求,造成需求收缩。
此外,从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可以看出,当前政策推动的社融相关科目正在实现快速回升,即票据融资、政府债券、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回升,而与市场自主融资意愿相关的社融科目依旧较弱。仅从社融的一多一少,便可以清晰看出,当前实体融资发展需求疲弱,信心依旧不足。因从宽货币(增加基础货币)到宽信用(实体使用货币),中间隔着一层关键的宽信心。当前因信心不足,实体实现宽信用依旧存在着较大障碍。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提出“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以及“金融机构必须从大局出发,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当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金融委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处级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精神,提出“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从中国人民银行会议的相关表述来看,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立场明确。“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表明后续货币政策将重点围绕宽信用进一步发力,“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则表明宽信用的重点方向。但是,宽信用主要是在需求端消化基础货币,可能让货币更紧张,市场利率倾向于上行。而市场利率上行,又会影响宽信用的进展。所以,宽信用的关键阶段,更需要降息相配合。
此外,在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结束后,因涉及经济稳增长的多项政策具备明确的落地预期,短期资本市场迎来了一定的反弹,但是从内外部环境来看,长期依旧充满较强的不确定性,市场更加期待具体政策落地。
可预计,二季度将是宏观、微观、结构等政策密集落地与集中发力期,通过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也将使得中国经济从二季度开始逐步走向新一轮复苏期。市场主体也应坚定信心,走在经济周期的曲线之前,为后续的发展注入确定性的新动能。(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张芷菡
原文链接: http://www.zdm5.com/article-203631.html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只提供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