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Nov 07 15:38:47 2025

郑忱阳:民营类、互联网类金控公司或面临退出浪潮

郑忱阳:民营类、互联网类金控公司或面临退出浪潮,郑忱阳:民营类、互联网类金控公司或面临退出浪潮 2022-03-24 16:37:11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3月24日电 题:民营类、互联网类金控公司或面临退出浪潮 作者 郑忱阳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 ……


15.k views
    139

  中新经纬3月24日电 题:民营类、互联网类金控公司或面临退出浪潮

  作者 郑忱阳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

  近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批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筹)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设立许可。金控新时代正式开启。自2021年6月、8月受理两企业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申请以来,不到一年时间落地首批两家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充分体现了监管对金融控股公司规范发展的重视,进一步补齐金融监管短板,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实质控制多类金融机构的非金融企业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并纳入监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补齐金融监管短板的重要举措。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有利于推动非金融企业有效隔离金融与实业,防范风险交叉传染,实现金融股权集中统一管理,促进规范可持续发展。

  两家获得牌照的金控公司根据自身业务结构确定不同的设立模式。根据《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设立金控公司有业务范围、资产规模要求,实控两类金融机构且资产规模达到监管规定的必须申请金控牌照,根据金融资产占集团并表总资产比例确定设立模式。金融资产占比超过85%的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两种方式,一种是母公司专门设立金控股子公司,即“小金控”模式;一种是母公司全部转为金控公司,即“大金控”模式。金融资产占比低于85%的只能采取“小金控”模式。虽然中信集团和北京金控均符合金融资产占比高于85%的要求,但二者选择了不同的设立模式,中信集团采用“小金控”模式,内部设立金融控股子公司统一管理旗下金融机构股权;北京金控选取“大金控”模式,集团整体转为金控公司。二者设立模式不同与其各自经营特征和业务结构有关,中信集团非金融业务板块营收和净利润贡献度较高,2020年均在50%左右,“小金控”模式可以更好地隔离实业和金融板块,在防范风险交叉传染的基础上增强非金融业务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北京金控以金融板块为主,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整体转变为金控公司,将所有业务板块纳入金控公司也符合金融严监管要求。

  其实,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综合金融集团从起步试点期、高速成长期到规范发展期历经近20年,外在制度和内部管理日益完善,落地金控牌照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的综合金融集团始于2002年,国务院批准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平安集团作为综合金融控股集团试点机构,三者成为综合经营的探路者和先行军。2005—2016年,在产融结合、金融改革、科技创新等多重利好背景下,综合金融集团进入高速成长期,设立对象从央企和大型国有集团扩展为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多种形式的金融集团层出不穷,其中有很多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名义开展业务。从企查查数据来看,名称中含有“金融控股”的注册企业数从2005年的206家增长到2016年的3576家,年均增速近30%。目前为止注册资本500万以上的企业占比约76.5%。足以体现这类企业扩张速度之快、业务规模之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但监管缺位下的盲目扩张也引发了关联交易、监管套利、脱实向虚等风险,尤其部分民营金融集团乱象丛生、问题频发,积累了大量的潜在风险。2017年以来,国家多次强调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新规(《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2018)、金控监督管理试行办法(《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2020)、金控准入管理决定(《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2020)等相继出台,逐渐补齐监管短板、引导合规稳健运营,金融控股公司进入规范发展期。2021年6月—2022年1月,央行陆续受理了5家企业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申请,分别为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北京金控、万向控股、招融投资。

  中信集团和北京金控获得首批金控牌照,二者分别是央企集团和地方金控公司的代表,经营规范、信誉较高,率先获批符合渐进式、阶段性的监管思路。获得金融控股公司牌照意味着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在合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平衡金融和实业的关系,打造对标国际、国内一流的金融控股平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预计未来金融控股公司将面临全面、持续、穿透性监管,行业竞争格局或出现新变化。因为金控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央行负责对金融控股公司实施并表监管,强化金控公司在资本充足、公司治理、流动性、声誉等方面的风险管理,比如金控公司应建立资本补充机制,资本应当与资产规模和风险水平相适应;对其主要股东和控股股东的入股资金进行穿透监管,严格审查入股资金来源、性质与流向;严格控制债务风险,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监测、评估和应急处置机制等。

  因此,金控行业将进一步规范,实现可持续发展。行业竞争格局或出现新变化,不符合设立要求的金控公司须进行股权转让、业务剥离、更换公司名称等方面的整改。部分存在问题较大、危害金融秩序的民营类、互联网类金融控股公司或面临退出浪潮。这也符合央行表态,即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依规开展已受理企业的审批工作,稳妥有序推动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设金融控股公司。遵循宏观审慎管理理念,以并表为基础,对金融控股公司实施全面、持续、穿透监管,推动其保持资本充足,完善公司治理,强化风险隔离,依法合规经营,不断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可以预计,未来更多满足要求的企业将积极主动申请金控牌照,并借鉴先行机构的经验搭建经营管理框架、规范业务经营。(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王蕾

原文链接: http://www.zdm5.com/article-206257.html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只提供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author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是由中国新闻社创办的财经新媒体。我们以移动客户端(APP)为基本传播平台,以“权威、前瞻、专业、亲和”为特色宗旨,致力于传递中国经济资讯、解读中国财经政策、讲述天下财富故事。中新经纬力争在第一时间分析经济数据、传播权威声音、洞悉行业风向、把脉全球趋势,成为您身边必不可少的财经助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