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by 编辑
- 2022-03-09 15:20:37
每经记者 陈晨 每经编辑 吴永久
今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日前证监会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注册制下督促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归位尽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针对注册制下中介机构执业质量普遍不高、制度规则体系不够健全、市场约束机制不够有力等突出问题。
记者注意到,《指导意见》主要工作任务包含五个方面,其中之一是全面强化立体追责,净化市场生态。建立投行业务违规问题台帐,重点对项目撤否率高、公司债券违约比例高、执业质量评价低、市场反映问题较多的证券公司开展专项检查。
证监会表示,注册制试点以来,证券公司内控水平和投行业务执业质量总体有所提升,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一些证券公司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还在“穿新鞋走老路”,项目遴选不审慎,核查把关不严格,内部控制不完善,“带病申报”、“一查就撤”等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上市公司质量和行业形象。这既有证券公司内控意识薄弱、公司治理不健全的原因,也有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规则不健全的原因。
为此,日前证监会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注册制下督促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归位尽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相关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指导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记者注意到,《指导意见》主要工作任务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如做实“三道防线”,强化机构内部控制。压实证券公司主要负责人、高管的管理责任。落实对投行业务各环节责任人员穿透式监管和全链条问责。强化内控部门对业务部门的制衡,建立内控部门对业务人员的质量评价机制。严禁业务人员薪酬与项目收入直接挂钩。
此外,《指导意见》还提出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证券公司主动归位尽责。推动建立证券公司执业质量评价机制,对证券公司业务开展、质量控制和公司治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推动建立投行业务执业质量评价系统,实现业务及监管全链条、全周期电子档案化,做到全程留痕、实时评价、定期汇总,对外公开评价结果。突出“奖优限劣”,根据执业质量评价结果对证券公司及项目实施分类审核、分类监管。调整优化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中投行业务评价指标。完善违规信息公示机制。强化廉洁从业监管和行业文化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证监会组织开展了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现场检查随机抽查,出现了相当比例的企业检查即撤回申请的现象,而这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终止上市的企业共有116家,其中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的多达104家,占比近九成。
沪深交易所都曾表示,对于现场检查进场前撤回的项目,如发现存在涉嫌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保荐机构、发行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绝不能“一撤了之”,也绝不允许“带病闯关”。
针对该现象,本次《指导意见》明确表示,全面强化立体追责,净化市场生态。扩大现场检查和督导面,坚持“申报即担责”的原则,对收到现场检查或督导通知后撤回的项目,应依法组织核查,坚决杜绝“带病闯关”的行为。
同时,还要建立投行业务违规问题台帐,重点对项目撤否率高、公司债券违约比例高、执业质量评价低、市场反映问题较多的证券公司开展专项检查。前移问责关口,交易所对违规行为及时采取自律措施。加大行政监管力度,机构罚与个人罚并重,用好“资格罚”等硬措施,强化“经济罚”,并用好行政处罚、刑事追责、民事赔偿等手段。
Wind数据显示,从撤材料总数(按审核状态)来看,截至目前中信证券共计有15个IPO项目撤了材料,其次是民生证券,有12个撤了材料,招商证券和国泰君安次之,均有10个项目撤了材料。此外,华泰联合、国金证券、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安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均有5个及以上的IPO项目撤了材料。
若从撤材料数占总项目数来看,剔除IPO项目总数低于10家的券商外,其余撤材料率居前的分别是万和证券、东海证券、华金证券、华安证券和英大证券,撤材料率均在10%以上。另外,中天国富、红塔证券、东莞证券等19家券商的撤材料率也超过5%。
数据来源:Wind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原文链接: http://www.zdm5.com/article-51925.html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只提供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